岭南舞火龙
广东广州市星执学校六(1)班欧阳鋆馨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金桂飘香,玉露生凉,中秋佳节如期而至。明月当空,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今晚,村子里将举行一场盛大的舞火龙活动,据说这一传统习俗寓意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随着八点的钟声响起,远处传来阵阵锣鼓声,不一会儿,一条长长的火龙队伍缓缓走来。我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前望去,只见火龙身上的灯火仿佛繁星点点,璀璨夺目。龙身两侧的烟花喷出绚烂的火花,照亮了整条街道。队伍越来越近,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手举龙珠,引领着火龙前行。
在中秋的彩灯映衬下,火龙在鼓声中翩翩起舞,时而如游龙穿梭于云雾之间,若隐若现;时而如飞龙疾驰四方,气势磅礴;时而盘旋起舞,龙头高昂,寓意着“盘龙似锦节节高”;时而上下翻飞,象征着“更上层楼跳龙门”。
鼓点逐渐加快,整个表演达到高潮。掌声雷动,烟花绽放,舞者们高举金龙跳跃、旋转,整条街道被金色的光芒所笼罩。火龙在万点火花中翻腾跳跃,仿佛遨游在无边的云海之中,生动逼真。舞者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个观众,人们仿佛也在心中舞起了一条金龙。掌声在人群中此起彼伏,更加热烈。
看完舞火龙表演,我深受震撼。通过查询资料得知,舞火龙这一传统习俗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神仙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另有记载 ,均禾片区曾面临一次严重的蝗虫灾害,村民通过在田地间进行“火攻”,最终保住了秋收的成果,从此以后,中秋节舞火龙就成为当地期盼幸福、祛除灾祸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包括了“起龙”“采水”“游龙引福”“放龙归海”四个“规定动作”。
我们华夏儿女似乎总有一种将苦难化为幸福的力量和直面困难的勇气。舞火龙这一传统活动不仅展现了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创刊于1962年,品牌老刊,全国少儿优秀期刊,第六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
copyright© 2010 创新作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6007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