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作品

黄河情

作者:李英凡发布时间:2023-11-08学校: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金山中学初一(3)班

黄河情

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金山中学初一(3)班李英凡

以前,我只觉得黄河是一个名词,离我很遥远,远到我未曾见过她的真貌;但她似乎又离我很近,充斥着我的学习和生活。饮下“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我深深感激这孕育生命的母亲河。

你听——“野孩子乐队”的五名成员身着素衣,顶着巨大的黄河落日,以无伴奏、无乐器的形式和声清唱一首《黄河谣》。淳朴的民谣声声入耳,唱出的是黄河未曾言语的深情与浪漫。那不仅仅是西北民间的风土人情,亦是华夏儿女的故事。

我深深感受着黄河,因为她孕育了智慧和美丽。五千年的流淌,造就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等地域文化,流经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雄奇……黄河不再是地理课本上那大大的“几”字,她是无数以文字组成的文化瑰宝,是独属于中国的文化美。黄土高原上,爽朗的汉子,唱着高亢的信天游;滚滚黄河边,人们齐颂《黄河大合唱》……

文字的美是过去的历史积淀,是华夏文明的集体记忆。而今,黄河传承下来的精神,更让人无畏无惧,砥砺前行。

我深深爱恋着黄河,因为她孕育了勇敢和坚韧。从前,黄河河畔黄沙漫天,一片荒凉,如今早已焕然一新。“黄河碧水潺潺,千峰秋叶正红。”黄河如同冲出金海的一条巨龙。早有大禹治水,后有历代人民治沙。朱显谟说:“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在黄河陡峭的悬崖峭壁上,有一抹鲜艳的橙红,像滚滚山火。他们是黄河护林队成员。他们平凡如山上的茫茫野草,他们伟大如脚下的黄河无私奉献。他们同恶劣的环境抗争,住简陋的窝棚,最好的饭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面条,喝的是冷水,有时甚至没法刷牙洗脸;他们干的活又脏又累,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在非常陡的山坡上栽树……但是,他们从来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常年干旱,土地下都是硬石头,种植树木的任务更是难上加难。可他们从不抱怨,还笑呵呵地将他们的作为称为“悬崖上的舞蹈。”他们挥洒着汗水,克服重重困难,为植树造林作出极大贡献!他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今日美丽的黄河和两岸那一片片青山,是他们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这就是造林精神!这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令人感动吗?啊!这种精神是黄河最伟大的文化,是独属于中国人民的文化!

大到民族英雄,小到普通护林员,都彰显出坚韧的民族精神。这代代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亦是母亲河滋养出来的果实。我们,我们的母亲河穿高山,绕平原,飞峡谷,越丘陵,呼啸奔腾。她浇灌沃田万顷,簇拥山川如林,接纳数十条支流,拥抱着无数峻岭高山,气势磅礴。征途中,有多少障碍在阻挠她,可她从不断流,不管多高的山、多峻的岭,她从不退缩。

黄河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它是一部厚重的史书,贯穿5464公里,还在不断向未来延伸。回望悠悠岁月,传承黄河文化。我虽然微小,但是亦坚持学习黄河母亲的精神,百折不挠,学无止境。黄河不断,精神不止,文化流长。

友情链接

《创新作文》旧网站 龙源期刊网
首页 关于创新作文 《创新作文》电子刊 联系我们 订阅 投稿

地址:广西南宁市鲤湾路17号 (广西教育学院南校区) 邮编:530022 订刊热线:0771-5842385
编辑部电话:0771-5860985 传真:
电子邮箱:xdjygxecm@126.com 广告部:0771-5861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桂)字第010号

你关注的,这里都有

copyright© 2010 创新作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6007781-5

关闭
给小编发消息吧

想订刊,就扫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