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著为人生导航
——材料作文导写示例
山东省莱西市孙受中学 吴培光 邮编:266605
[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阅读名著是一种纯美的精神享受。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让我们的眼界更加深远,是非更加分明,视野更加开阔,会让名著的品质与名人的精神风貌一起震撼我们的心灵,赢得深厚的人生体验。相信你也一定读了不少名著吧?哪部名著让你产生了深刻的感悟?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名著谈谈你的感受。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导写]
这篇作文属读后感写作。读后感是记录个人阅读某种书籍后的所感、所想、所悟,是以读者的心理活动为中心,在写作上它通常只是围绕阅读对象的某一个点而抒发开去,甚至可以仅仅把阅读对象作为引子,然后就大谈其感想、大发其议论、大抒其情怀。
首先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形式:“引—议—联—结”。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
读后感在写感想的时候,要防止离开原文;“读”与“感”互相脱离。应当在行文中注意抓住原作品,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应开头。写作时,在引出观点后就把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这是不恰当的。还应集中一点谈感受。写读后感容易没有中心,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应该在某一核心感受的统帅下,分层论述,或分层抒情,使文章有层次,有梯度,不至于散乱无章。
名著有很多,同学们写作前应思考自己哪一本书读得最有味,记得最牢,感受最深,就选定哪本书。可以写古今中外的名著,写读名著过程的各种感受。当然要写出上乘之作,最基础的一点就是确实读过一本书,并对这本书有真切的感受,不然任你如何文采斐然也是文不对题。可以针对感受最深的一点,引出原文相关内容,逐层推进,解剖深意,联系其他相关思想或现实,最后作出结论。大家如果具备了这些火候,只要做到合理的谋篇布局,就能写出理想的文章来。
[佳作一]
给心插上翅膀
——读《希腊神话》有感
魏小明
人生,处处布满荆棘,生命不止,磨难不息。或许,换一种生活的姿态,哪怕平庸的生命也能焕发出光彩。 ——题记
读
前几日,偶然间翻到了一则关于西绪弗斯的故事,他因惹怒了天神,被判了一种十分严厉的惩罚:将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脚推上山顶,但由于天神们的诅咒,巨石在到达山顶的那一瞬间,又会自动地滑落到山底。他只得走下山,再次将巨石推往山顶,周而复始,没有终结——这就是他的命运,仿佛这世间的苦难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西绪弗斯,是否为此而叹息不止,劳累不断?
思
步入初三,压力逐渐增大。遇到做不完的作业时就想起西绪弗斯的悲怆,那一张张飘不完的雪花般的试卷,就像是一块巨石,压得我直不起腰来。不推,又惧怕被石头压垮,坠入深渊;推,又何时是尽头?可是,生命之花还在开放,未来生活把握在自己手里,是推还是不推呢——时间就在一分一秒间流逝,无边无际,无影无踪。
品
偶然间,又看到了西绪弗斯的故事,终于让我读到了一个让我释怀的结局:一天,西绪弗斯在搬运巨石的过程中,忽然觉得自己搬动巨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优雅、美丽,于是,他专注地观察自己全力以赴的每一刻,感觉到独一无二的尊贵感。这时,所有劳苦、疲惫、绝望都在瞬间消逝了,他开始全身心享受这份美感,不再抱怨。奇迹发生了,诅咒竟在那一刹那解除了,巨石不再滚下,西绪弗斯终于从永无止境的苦役中重获自由。
悟
忽然间,我豁然开朗,原来是我们自己诅咒了自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重了惩罚。细细想来,我们如果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怎么样的生活中,总是心怀不满,情生抱怨,对它感到劳苦、疲惫,那么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套上枷锁,等于自设诅咒啊!
生活无处不苦,但倘若能放下与苦对峙的念头,在苦里安心,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享受现在点点滴滴的美好,岂不是给心插上翅膀,重获自由了吗?
用生命沾着时间点燃黑暗的黎明,无论世界怎样改变,花儿依旧努力地开放。谢谢你,西绪弗斯,谢谢你,《希腊神话》,我不再彷徨,也不再迷惘。
[思维路径]
《希腊神话》将我们引进一个神话世界,故事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神之间的爱恨情仇与人世间的纷争纠集在一起,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连环故事。可选择其中“西绪弗斯”的故事为触动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由事及理,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受到的启迪。
[精要点评]
本文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优美,浑然一体。作者采用标题构思法,将书本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感悟巧妙穿插起来,使文章浑然一体。
2、语言质朴,言为心声。作者由记叙、描写转为议论、抒情,语言质朴,字里行间表达着读后掩卷的深刻思考。
[佳作二]
风雨后见彩虹
——读《简·爱》有感
王芩
《简·爱》,这部小说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她是夏洛蒂·勃朗特十年心血的结晶,也是流传文坛百年的经典。
读完书的前四章时,我只感到了冷,胸中填满了怒火,因为我看到小简在童年时所受到的不公平:舅妈对她的毒打,仆人对她的谩骂,表兄表姐对她的欺凌。这些都在简心中留下了极深的烙印,成了她噩梦的发源点。后来,看到简在罗切斯特家中遇到的种种怪现象,我心中也升起了一阵不安和恐惧,害怕突然出现一个什么难以令人接受的东西,破坏了简就要甚至已经得到的美好的爱情。当简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和自己心爱的人走到一起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盈眶,狂风暴雨后绚丽的彩虹终于出现了!
三次读《简·爱》,我每次都全心投入书中,这种投入是情不自禁的,不由自主的,它来源于勃朗特的绝妙笔法。
每一个人物在字里行间都是鲜活的,都具有自己的特征,真、善、美、伪、恶、丑,各不相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以第一人称贯穿全文的简。简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她坚强、敏感、执著,从小生活在不公平中,造成了她严肃、正直、善良的品性。表面上看,简似乎很平淡,可实际上,她胸中像烈火一样的情感是常人无法拥有的。在罗切斯特面前,简毫不退缩,她在拥有爱情的同时也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是的,我瘦小,我平庸,我一贫如洗,可是我的感情像你—样充实!我也有选择的权力,我也有爱的自由……我们好像走出黑暗、穿过坟墓、来到上帝脚下一样,在这里我们人人平等。其实本来也就如此!”当简这样理直气壮地向罗切斯特宣告时,我几乎要为她鼓掌了。简像—棵坚强的小树,暴风雨没有压垮她,反而锻炼了她。她健康、积极,追求自由、平等,在美丽富有的英格拉姆面前简没有低头,她用高尚的心战胜了那“高贵”的外表。如果作者不以“我”的形式来写,是绝对无法突出简性格的特点的,这也正是勃朗特的聪灵之处。
简·爱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后所见到的彩虹也正是勃朗特成功的巅峰,相信我们像简·爱那样坚强不屈地努力后,也会看见自己心中的彩虹!
[思维路径]
19世纪英国文坛“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19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以自叙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百般欺凌的孤儿,如何在犹如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事。小说阐述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部作品语言优美流畅,女主人公那份坎坷曲折的经历和她追求平等真挚爱情的执著精神是不是也深深地打动了你?把你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吧。
[精要点评]
1、“风雨后见彩虹”,这是作者读《简·爱》三次后的感悟。正因为如此投入地去欣赏了这部作品,才使作者的读后感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作者集中笔墨分析了简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生动、精练、成熟。
[佳作三]
路在脚下
——读《西游记》有感
卫茗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题记
再读《西游记》,不再是当初的那份浅薄,也不是为了钦慕某个人或某项本领,而是一种对人生的领悟,对生命的升华。
孙悟空——童年的纯真
《西游记》中孙悟空总是主角,让人不觉把目光投向了他,犹如磁铁对铁屑的吸引,却又觉得理所当然。粗看,他有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诸多本领,还有一根金光闪闪的金箍棒;细品,陡然发现那就是我们那纯真的童年,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充满纯真的顽皮,无畏,也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看着他,似乎你也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总勾起几丝甜蜜。
猪八戒——青春的萌动
八戒意味着戒去八项事,让一个青年戒去心中的萌动,却不可行。他就像人生的青春期,青春开始萌动,开始对异性的追求,也是开始创业的黄金时段。可身上却总是有着一些缺点,懒惰、贪吃。陡然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的青年时代,雄心万丈却又屡屡出错。
沙悟净——中年的麻木
沙悟净在《西游记》中似乎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挑着担子走在最后面,脸上总是一个表情,却又充满干劲,勤劳似乎不好说,是一种逆来顺受吧!他脱去了稚嫩,也失去了激情,有的只有麻木。这就是中年人的真实写照啊!人到中年,尝过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历经了种种挫折,已经对它们麻木了,只是扎扎实实地前行。
唐玄奘——老年的顿悟
唐玄奘,似乎眼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气质更是脱俗,每一句话都充满玄妙,令人再三品味,不得不称赞他是一名智者。但,我认为他更应该是一名老者,经历了沧海桑田般,就如老年对生命的感悟,充满了理性的光辉,眼中没有一丝迷茫,全然是一种淡然,一种智珠在握的感觉,即使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沧桑的眼神在他眼中偶现,看见他,犹如看见了自己爷爷辈的人一样。
在《西游记》中,演绎的不是西游,而是人生,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尽在其中,让人们有了一种对生命的顿悟。
在人生的路中,让我们充满悟空的蓬勃朝气,带着八戒的无畏,携着悟静的成熟,怀着唐僧的理性上路吧!未来永远属于我们!
[思维路径]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我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故事叙述了唐僧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在与妖魔鬼怪进行斗争中刻画了师徒四人鲜明的个性,形象十分生动。仔细想想,这四位主人公会与人生的四个阶段有哪些巧妙地联系呢?
[精要点评]
《西游记》是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而作者却写出了新意,呈现出了不少的亮点,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一、结构优美,众星捧月。文章采用了题记小标的总分总结构形式,以统一的小标题格式将各个片段组合在了一起,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二、感点独特,角度创新。小作者对《西游记》的感触点很独到,将四位主人公与人生的四个阶段巧妙地联系了起来,进而写人物,谈人生,启智慧。旧瓶装新酒,视角很独特,很有创新之意。
[佳作四]
幸福就在你身边
——读《青鸟》有感
吴家禾
梦幻的天堂/飞翔过青鸟/它携带着/幸福的微笑
——引子
当时光把所有的稚嫩涂成斑驳一片,当风儿早已把童年的风筝吹走,当我不知不觉地长大,那些野菊花,那些雪娃娃也都纷纷离开了。每当我孤单一人时,我都会捧起《青鸟》,让它带领我去寻找幸福,寻找童年。
《青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梅特林克写的一篇话剧。读过它,我知道了,原来,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正如光神最后所说的:“回去吧,亲爱的孩子们,幸福的青鸟就在那里,在那间破旧的小茅屋里,在那温暖的炉火旁。和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正是这样,幸福不需要大把大把的金钱,幸福不需要奢华舒适的生活,幸福只是你能做着你喜欢做的事,和你所爱的人快乐地在一起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哀叹幸福的可望而不可即呢?这也就是《青鸟》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学会用乐观豁达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去品味人生,那么你将永远是幸福的。
每次翻开这本书,都有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仿佛是陪蒂蒂尔、美蒂尔一起,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里,尽是童年天真的欢笑,单纯的愿望。像主人公一样,不管是在思念的故土见到自己深深怀念的爷爷奶奶,还是在未来的国度见到还未出生的孩子的灵魂,他们都用一颗童真而善良的心去对待。每每咀嚼着这些文字,都会想到我的童年那些单纯而调皮的往事,都令我含着泪微笑。如同生命沙滩上那些闪闪发亮的贝壳,不能忘记。也许我们在慢慢长大,也许我们离那些灿烂的故事越来越远,但我们永远都不会忘,最初的最初,我们是如何让阳光尽情地在笑脸上踩着舞步。
梅特林克曾说过,青鸟之所以是青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珍贵与美丽,它还代表了人类亘古不变的幸福和单纯。是的,不管如何,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总有一片美丽的净土,那里承载着的,是幸福,是单纯,是那只美丽的青鸟。我由衷地珍爱着《青鸟》这本书,愿青鸟这只可爱的鸟儿,可以把快乐幸福带给所有人!
我静静地闭上眼,那只青鸟,在梦幻的天堂里,飞翔着,飞翔着……
[思维路径]
《青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梅特林克写的一篇话剧。写的是穷苦樵夫家的孩子蒂蒂尔和美蒂尔,在光神的指引下去寻找代表幸福的青鸟的故事,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幸福的真谛。谈谈你读《青鸟》后的感受与启迪,围绕《青鸟》的主旨“对快乐幸福的追求与向往”,联系自我实际,相信你会感悟出幸福的真谛。
[精要点评]
本文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材新颖,材料丰富。作者选取了名著《青鸟》来作为写作的素材,选材上就占据了新颖独特的优势,同时,行文中巧妙地穿插介绍了《青鸟》的主要内容及主人公的有关事迹,作者对《青鸟》的理解和认识是深刻的。
二、诗化语言,文采斐然。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几行小诗的引子,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启迪哲思的语句等,使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才情顿显,文采出众。